※:当前站点:广东艺术视窗首页>业务动态列表

粤剧小剧场的思与践——《肇庆粤剧小剧场有话说》

 

作者:艺术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广东省艺术研究所

 

  前言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直致力于粤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始终坚持“研创一体”的工作理念,重视“非遗”研究与舞台实践的有机结合。

  近些年来,已完成《胡不归·颦娘》《帝女花·一念》等作品的创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激发广东省基层粤剧院团的创作活力,自2024年起,我所开始实施小剧场粤剧剧目征集与扶持计划,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评审机制,择优对剧本予以创排经费扶持。获得首届扶持的肇庆市粤剧团有限公司,将携《以爱之名》于2025年10月中旬在广州首演。

  在该剧目创排过程中,主创团队激情碰撞,引发绚烂的艺术火花和未尽的思考研究,促进了研创一体和知行相长。为此,本公众号转发此推文,以基层演出院团的所思所言所践,抛砖引玉,敬请广大热爱戏剧的观众们、业界朋友们给予关注、评论和分享!


[img:/images/2025/2025-09-29_150537_653.jpg]

  肇庆粤剧小剧场有话说

  10月14、15日,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策划出品、肇庆市粤剧团创排承演,入选广东省艺术研究所2024年度扶持项目的小剧场粤剧《以爱之名》将在广州市广东省话剧院竹丝岗小剧场首演。这是广东省地级市粤剧院团首次尝试的跨省校企合作项目,也是肇庆市粤剧团守正创新的一次大胆尝试。

  一、 肇庆市粤剧团小剧场粤剧探索的背景与动因

  1. 应对市场变化:传统大剧场演出成本高,且对年轻观众吸引力有限。小剧场模式更灵活,能降低创作和试错成本。

  2. 贴近年轻观众:小剧场物理上的“亲近感”更容易打破传统戏曲与年轻观众之间的心理隔阂,营造沉浸式的观演体验。

  3. 艺术创新的需要:小剧场为导演、演员和编剧提供了一个实验场,可以尝试更具先锋性、个人化的表达,摆脱大剧场“大制作”的束缚。

[img:/images/2025/2025-09-29_150547_679.jpg]

  二、 主要的探索方向与尝试

  肇庆市粤剧团的尝试可以概括为“内容革新、形式突破、空间重塑、观演重构”。

  1. 内容题材的现代化

  聚焦现实生活:尝试将现代故事、现代人的情感困境融入粤剧表演中,探讨与传统戏曲程式如何结合。

  2. 表演形式的实验与解构

  精简阵容,突出核心:小剧场演出通常演员人数较少,更侧重于核心角色的心理刻画和表演深度,几个演员撑起一台戏成为可能。

  3.程式运用的革新

  在保留粤剧唱腔、念白等核心元素的同时,对传统身段、程式进行简化或现代化转译,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节奏。并尝试融入话剧的表现手法。

  4. 沉浸式与环境戏剧

  尝试打破“镜框式舞台”的限制,利用整个空间进行表演,观众可能成为戏剧情境的一部分,获得独特的参与感。

  5. 观演关系的重塑与互动

  演出后的分享会:这是小剧场演出的交流环节。演出结束后,主创(导演、演员)会留在现场与观众交流,分享创作心得,解答疑问。这种互动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对艺术的理解。

[img:/images/2025/2025-09-29_150542_924.jpg]

  三、 探索的意义与挑战

  意义:

  培养新观众:是吸引年轻观众、城市白领、文艺爱好者进入粤剧世界最有效的“入门砖”。

  孵化新作品:低成本允许更多创新实验,成功的作品可以进一步打磨升级为大剧场版本。

  挑战:

  创作难度:小剧场“船小好调头”,但也要求“小而精”,对剧本的创意和深度要求更高。

  盈利模式:低成本通常也意味着低票房收入,需要政府扶持、社会赞助等多渠道资金支持。传统戏迷的接受度:过于先锋的尝试可能会暂时失去部分老观众,需要在创新与传承间找到平衡点。

[img:/images/2025/2025-09-29_150554_912.jpg]

  结语

  肇庆市粤剧团对小剧场的探索,本质上是地方戏曲院团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主动求生、求新、求变的缩影。不再只局限于等待观众走进传统戏院,而是主动用更灵活、更亲切、更现代的方式与观众对话。这种尝试,是肇庆市粤剧团作为一个地区院团为粤剧艺术传承、创新与发展努力探索,希望贡献出的“肇庆经验”。

[img:/images/2025/2025-09-29_150559_696.jpg] [img:/images/2025/2025-09-29_150603_678.jpg]

录入时间: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