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创作水平,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精心统筹,于10月中旬组织全省舞台艺术创作骨干力量,分赴成都、重庆两地,开展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节)目观摩交流活动。
[img:/images/2025/2025-10-28_091120_156.jpg] [img:/images/2025/2025-10-28_091128_208.jpg] [img:/images/2025/2025-10-28_091134_550.jpg]本次观摩活动覆盖面广、参与度高。观摩团队成员为来自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广东潮剧院、汕头市艺术研究室、珠海演艺集团、惠州市文艺创作室、梅州市梅县区山歌剧团演艺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创作研究人员。行程安排紧张有序,观摩内容丰富、艺术品类多元,确保观摩人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到更多优质作品。重庆地区观摩组于10月15日至25日开展活动,期间集中观看《北上》《大漠日记》《柳柳州》《鳄鱼》等10部参评剧目,涵盖话剧、舞剧、歌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成都地区观摩组则在10月17日至26日期间,先后观摩《梦回东坡》《三打白骨精》《我的大观园》《陈奂生的吃饭问题》《郑板桥》《齐白石》等10部参评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传统故事的创新改编,也有现代题材的细致摹写,还有近两年来引发行业内广泛热议的“爆款”和出圈之作。
观摩期间,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还与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开展座谈,交流两省创作、重点题材策划等工作;并应邀与国家艺术基金2025人才资助项目“戏曲评论人才培训”展开交流,介绍广东省戏曲生态、艺术学科建设等情况。
[img:/images/2025/2025-10-28_091330_075.jpg] [img:/images/2025/2025-10-28_091340_539.jpg]观摩即将结束之时,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特别组织观摩人员交流活动。大家围绕参评作品,就剧目创作、艺术表达、行业趋势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气氛热烈。普遍认为:本届文华奖将参评期限拉长至十年,为题材多样、品类丰富、形式各异提供了基础,一些演出不断、生命力持久,广受观众喜爱的作品因此有机会在这方舞台上绽放光彩,这对戏剧创作和行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导向、示范意义。“以创作为中心、以演出为中心”正形成共识。同时,文华奖增设小戏小品等节目类别,为基层院团提供了新的创作赛道。
此次川渝两地观摩交流活动,是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推动全省舞台艺术创作提质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近距离学习全国优秀剧目创作经验、深入开展艺术交流研讨,拓宽视野,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清晰定位,为全省舞台艺术创作的进一步提升注入力量。
摄影:艺术发展中心 编辑:于琦
网页制作:广东省艺术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9003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