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其个人,不代表本网立场。
上党梆子《长平绣娘》
2015.5.14.19:30
广东粤剧艺术中心
山西省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演出
第一次看上党梆子,说实话,在剧场的两个多小时,特别的郁闷与烦躁。一直压着自己往下看,因为,作为职业观众,只要演出不出格,看完演出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剧场的尊重!更是对主创的尊重!
今晚的演出,本来讲述的应该是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一贫家绣女未婚拾婴、护婴、抚婴,毁誉忍辱18年。有矛盾有冲突很感人很大气很有戏的一个题材,结果被编剧编得啰嗦、小气、不成戏,被导演导得七零八落,毫无戏剧节奏!被演员演得烦闷堵心!
中场本想出去喘口气,却被山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堵在门口。不知怎样言语,想想做人要厚道,还是找个借口逃了!憋闷,私下舒口气就好了!剧场里的水军还在掌声雷动,一致叫好呢!
5月14日,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山西省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上演杜建萍的竞梅戏「长平绣娘」。看到那宣传画,那妆面、那服装,我其实就有点蛋蛋的忧虑。但事实上,这戏击倒我的,不是雷,而是它的演出完全不入流,就一县级团甚至再往下的水平,直接拉低梅花奖这么个全国戏剧最高奖的演出水平。主演只能叫落力了,没气场,不感人,典型的台上哭、台下笑,配戏的基本不会做戏。尤其导演的功力太差:兵卒拿着个马鞭就闯屋搜娃,你显摆军爷有马还是说明这屋子大得可以跑马?何宝8岁,被欺负,随便推拉几下,连开打都不会,场面难看极了。何宝18岁,街市重遇生父生母,想事情是一瞬间的事情,观众有阅读能力的,哪至于要4个小贩定格,看他们站太久手脚发抖,我真为导演的智商捉急。绣娘伤重初愈,母子谈心,整一帮群演上来作什么?就为放大情绪?我看你就只会来人海战术,土得掉渣渣。钱吧,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不安心做戏,尽花钱买服装布景,请些华而不实的人,排得它乱七八糟,还不如做回个传统戏码,你也应手,我也得心,还省钱。心情很不好,失望到极点。
如果说,下午看的花鼓戏是缺少包装的传统戏,那么晚上看的上党梆子就是过度包装的新编戏典型。如果说,同样是讲述母子情的《挑山女人》让人哭湿纸巾,那么《长平绣娘》里面的母子情谊却如同鸡肋,吃之无味。如果说,《建安轶事》的蔡文姬是被贬低的女神,那么《长平绣娘》里的绣娘就是被拔高的小女子。如果说,小乔展示技艺的空间太少看不出水平,那么绣娘就是编剧制造了太多的机会使得[垛板]的唱段而乏味了。如果说,柳永的戏没有矛盾冲突诗意淡然,那么只能说绣娘的冲突不贯穿,前面是二叔害她,后来是生父母找娃。如果说,小平小道里伟人宣讲教化无聊生硬,那么绣娘最后话剧式的独白和没有发展没有转变的人物性格毫无魅力。
想来也是醉了,我这么善良,这么客观,可是也对绣娘有点刻薄了。其实[垛板]挺好听的,就是重复太多,而且毫无变化。其实杜剑萍演技和唱腔都不错,但是整个团体其他演员的实力太弱,削减了其整体的艺术感受,尤其八岁何宝的扮演者和石喜的扮演者,唱得不敢恭维。其实本来舞台设计还算干净,但是导演安排伴唱一堆人动不动出来走一圈,眼都花了,更受不了突然全体定格10秒。其实,拾婴保婴育儿舍儿,失去父亲失去爱人失去师兄失去养子,都不是问题,可是编剧真的应该好好梳理清楚起承转合。其实,有这么坏的二叔,几次要害绣娘已经感觉有点刻意,可是却有一个这么好的二婶,更显得突兀。
最后,我相信新编戏绝对是大浪淘沙才能成就日后的传统剧目。杜建萍应该有更好的代表剧目,《长平绣娘》未能让她更上一层楼。
网页制作:广东省艺术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9003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