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站点:广东艺术视窗首页>业务动态列表

台前幕后——广东戏曲舞台艺术展

 

作者:    文章来源:广东美术馆

 

展期:2010年5月10日—6月6日

展厅:1、2、3、4号厅

展览组委会:

  主任:方健宏

  副主任:景李虎

  委员:罗一平 梅小萍 于万东 蒋悦 张树 徐卫平

  策划人:罗一平 梅小萍

  策划助理:张晋琼 李满

  项目负责:何小特

  展览总监:邵珊

  舞美总监:陈奔

  展览设计:李熙

  平面设计:林蕾

  视频后期:祝明

  实习文案:张绮轩 郑陆旋

  公教宣传:刘端玲 史方方 梁洁

  后勤安保:林潮雄 钟克珍 袁喜明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化厅

承办单位:广东美术馆、广东省艺术研究所

协办单位:广东粤剧院、佛山粤剧博物馆

后援机构:广东省文化馆、广东汉剧院、广东潮剧院、湛江实验雷剧团、梅州山歌剧团

鸣谢:陈志民、马乔、沈湘渠、许习文

展览概况:

  广东历来是我国南疆的戏曲热土,在这块背靠崇山峻岭,面向广阔海洋的大地上,丝竹之乐,锣鼓之声,响追四方,终年不辍。享有“南国红豆”之誉的粤剧、“南国鲜花”美称的潮剧和“南国牡丹”雅号的广东汉剧等十多种地方戏曲至今仍活跃于舞台上且享誉中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为配合2010年5月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广东美术馆将于2010年5月10日至6月6日承办“台前幕后——广东戏曲舞台艺术展”。展览从表演、唱腔、服饰、舞美、道具、音乐、化妆、剧本等入手,运用光电声音装置配合影像视屏等现代展示手段,向观众提供关于广东戏曲视觉的全方位感受,让观众通过观赏、聆听、触摸以及与演员零距离的互动交流,带领观众深入到戏曲的台前幕后,在欣赏戏曲台前幕后各个片段美的过程中,感受广东戏曲的丰富性和地方特色。   “台前幕后——广东戏曲舞台艺术展”是历届中国艺术节中首次以美术角度观察和策划的戏曲艺术展览,也是广东美术馆关注戏曲视觉的大胆尝试。

展览简介:

  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美术馆和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联合承办,广东粤剧院、佛山粤剧博物馆协办的“台前幕后——广东戏曲舞台艺术展”,是广东省文化厅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服务于社会公众、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的重点展览。它不仅是对即将在广州开幕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的积极呼应,也是广东美术馆以美术馆的学术视野,对广东戏曲舞台艺术进行的一次另辟蹊径的独特阐释。这种以美术馆视野来阐释戏曲舞台艺术,在全国还是第一次。

  展览以“台前”和“幕后”为主题词,以广东三大剧种为主体,以小剧种和稀有剧种为亮点,用动静结合的展示形式,将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力求充分展示广东戏曲文化的特点,普及大众戏曲知识,提升大众戏曲热情,培养大众走进广东戏曲的意识。

  展览启用了广东美术馆一楼的所有空间,其中,第1、2号展厅的主题词是“台前”,主要展示广东粤剧、潮剧、汉剧三大剧种和其他11个小剧种的简介、剧照、实物(如戏曲行当、服饰、脸谱、道具、伴奏乐器等),以及经典剧目的介绍和视频演播,在分别介绍各剧种服装道具行当的基础上,全面呈现广东戏曲舞台艺术“台前”的情景。第3、4号展厅的主题词是“幕后”,通过展示舞美设计模型、道具和化妆的相关器物(如头冠、胡须、化妆箱等)以及现场互动等形式,为观众揭开戏曲后台的神秘面纱。

  展览形式重在对广东戏曲舞台艺术“现场感”的复原,目的是使观众在从“台前”到“幕后”的参观过程中,不仅能够宏观地领略到广东戏曲艺术的生机勃勃,同时也能够从具体入微的细节中了解到广东舞台艺术的各个环节,在模拟的戏曲舞台场景中,恍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广东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出期间,广东美术馆除演出粤剧、潮剧、山歌剧、傩戏、花朝戏、木偶剧等节目之外,还开设了现场化妆和水袖表演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区域,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也将举办多个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

(供稿:何小特 实习文案:张绮轩 郑陆旋)


录入时间:2010-05-19